“党代会报告主题鲜明、站位高远、目标振奋、措施有力,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引领性、创新性、挑战性和实操性,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凝聚强大力量。作为体育人,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党代会激发出的强大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围绕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目标,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贡献体育力量。”中国共产党焦作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期间,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晓军说,五年来,市体育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落实中央、省委及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攻坚克难、改革创新,各项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国家武术研究院太极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太极拳专项委员会先后落户焦作,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两次荣获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事称号;我市被评为十佳中国体育旅游目的地,被授予首批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市称号;市体育局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授予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市体育运动学校被评为全国体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刘晓军表示:“今后五年,全市体育战线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目标,坚持问题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打造体育强市,不断开创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篇章贡献体育力量。”
刘晓军说,今后五年,焦作体育将着力办好五件大事:
以奥运争光战略为引领,高质量构建青少年训练体系。一是深化体教融合,完善青少年备战备训体系。建立中小学生体育竞赛机制,完善青少年体育训练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二是广泛交流合作,提升教练员训练业务水平。采取“请进来、送上去”的措施,积极与青少年训练先进地市以及省各项目运动训练中心开展合作交流,不断提升教练员业务水平和输送运动员质量。三是优化项目布局,补齐竞技体育训练项目短板。谋划和建设冰雪运动技能相关的小轮车、滑板等训练项目,对接国家重点项目,开设足球、排球、舞蹈、体操等训练项目,夯实射击、游泳、田径以及重竞技等项目训练。四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训练单位保障能力。完成市业余篮球学校改建工程,启动市业余水上运动学校新校址规划建设,更新市体育运动学校训练设施,为训练单位培养输送高水平运动员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人民群众满意为中心,深入推进体育惠民工程。一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以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主线,加强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十分钟体育健身圈,推进各乡镇体育健身中心建设和各县(市)“三场两馆”建设。二是打造更具活力的全民健身社团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各级体育总会、老年体协、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行业体协等体育社会组织在全民健身中的重要作用,带动全市各类人群开展体育健身活动。
以体育强市建设为目标,全面实施特色品牌战略。一是做强做精品牌赛事。发挥太极拳发源地、全国篮球城市、焦作山水等优势,继续办好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大赛、云台山九九国际登山赛、焦作篮球文化节等品牌赛事。二是开展更大范围的太极拳“六进”活动。在全省推广普及太极拳,抢抓太极拳在“三院三基地”推广的契机,在全省各级党校推广普及太极拳。以太极拳申遗成功为契机,加强太极拳对外交流,扩大太极拳世界影响力,把太极拳这块金字招牌做大做强。三是加快市业余篮球学校改建,打造全国示范性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持续提升我市全国篮球城市品牌价值、放大品牌效应。
以承办高水平赛事为抓手,积极完善体育全产业链条。一是开发培育特色赛事。利用郑焦沿黄生态廊道、大沙河体育公园、“四好农村路”等资源,开发培育郑焦黄河自行车公开赛、铁人三项、沙滩排球、马拉松等独具焦作地域特色的赛事。二是积极承办高端赛事。加强与知名职业联合会、体育公司合作,积极承办国际篮球对抗赛、国际排球邀请赛、全国太极拳锦标赛等群众基础好、市场化程度高、影响力大的国际、国内高端赛事,力争CBA(WCBA)高水平篮球联赛落户焦作,以赛事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城市影响。
以体育领域改革为契机,全面推动“体育+”融合发展。一是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出台《“十四五”焦作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税费减免政策,强化用地保障,对体育社会组织放权赋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市场开发和体育资源整合,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二是加快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体育服务业提质增效。三是推动体卫融合。探索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模式。四是促进体旅融合。通过普及推广山地户外、水上、马拉松、自行车等户外运动项目,建设完善相关设施,拓展体育旅游产品和服务供给。同时,积极对接社会资本,深入探索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模式,支持体育场馆拓展保健、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体育用品销售等服务领域,提升复合经营能力,盘活场馆这块最大的体育固定资产,使之更好地发挥服务人民群众健身和促进体育产业发展这两个作用。
来源:焦作日报 记者:孙军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