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体育
激浪碧波 刻苦备战
——我市水上运动队外训侧记
发表时间:2022-01-19 发布者:焦作市体育局 转载 阅读量:34317

我市赛艇运动员的双手。常 伟 摄


这一张照片上是我市5名赛艇运动员的双手特写,每双手上都有好多个血泡,有的血泡已经磨成了老茧。而长满双手的老茧,则是赛艇运动员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是市业余水上运动学校校长常伟发给记者的一张照片。这段日子,他正带着75名运动员在湖北省荆州松滋市洈水水库进行外训。

“看到运动员们这样,我很是心疼。但是,为了孩子们的运动成绩,我们教练员必须硬起心肠,鼓励大家刻苦训练。”常伟对记者说。

这些运动员年龄在14岁至18岁之间,都是2018年省十三运会结束后入队开始训练的。经过1年多的刻苦训练,他们在去年的全省青少年划船锦标赛上,一举夺得19枚金牌,其中赛艇项目夺得16金,占设置项目的一半,这在全省历届比赛中实属罕见。

远离家乡800公里封闭训练

都说赛艇队是候鸟。特别是在北方,由于天气的关系,一到冬季,赛艇队就要集体“南迁”寻找合适的训练基地。我市水上运动队也是如此。

经过一番波折,在市体育局的大力指导和支持下,我市水上运动队决定到离家800公里的松滋市洈水水库进行训练。由常伟带队,75名运动员、9名教练员和2名后勤保障人员,共计86人,于2021年12月14日开始外训。

“这里曾经是天津、安徽、湖北水上运动的训练基地,训练条件还是不错的。”常伟介绍,为加强疫情防控和生活、训练安全,他们所有参训人员都住在一栋独立、封闭的宾馆,宾馆旁边就是码头、训练房和水库,还制定了严格的外训管理办法,确保外训安全和疫情防控万无一失。

满手老茧见证高强度训练

水上项目训练辛苦,在体育界是不争的事实。运动员训练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夏天要经得住阳光的炙烤,冬天要受得了寒风刺骨,同时要忍耐生活的寂寞。有人戏言“皮艇苦赛艇累,划艇跪着活受罪”,总结了从事水上项目的艰辛。

常伟告诉记者,为保持竞技水平,队员们每天必须高强度训练8个小时,有水上专项训练、专项能力训练和体能训练,水上训练每天超过50千米的划船,力量训练每节课8组240次的卧拉、卧推和负重深蹲等项目。

训练,对于每一个队员来说,都不轻松。水上训练结束后,立即开始岸上体能训练。以一名男队员为例,卧拉、卧推的杠铃都是40千克,负重深蹲的杠铃是50千克,他每天累计要承受20多吨的负荷。

队里个头最高的男生是吴家来,身高2米。负重深蹲对他来说是一个“苦活儿”,每一次深蹲,纤细的双腿左右颤抖,额头上滑落下豆粒大的汗珠。

赛艇训练需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由于长时间握桨,每次训练结束,队员们的手上都会磨出血泡,经过一段时间后,血泡就成了厚厚的茧。如今,在队里,没有一个人手上没有老茧。

除了老茧,就是皮肤会一天天变黑。我市赛艇队没有一个“白人”。皮肤最黑的要数常伟,从事水上运动训练和教练28年的他,是队里名副其实的“黑人”。

除了运动员,队员们还有一个身份,他们也是学生。常伟告诉记者,队员们练3天休息1天,专门请文化课老师利用休息时间给队员们补课,教练组也会督促队员们学习文化知识。

春节不返乡

向着“更高、更快、更强”冲刺

“局领导非常重视我们这次外训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队员们各方面提高非常快。”常伟说,他们决定要抓住有利时机,春节期间不返乡,留在湖北继续训练,用沉甸甸的金牌回报家乡父老。

由于我市训练基地水源缺乏,近几年,我市水上运动队过着四处奔波的外训生活。就是在这样的顽强训练中,我市水上运动队不断超越自我。多年来,市业余水上运动学校培养的运动员共获得4个世界冠军、9个亚洲冠军和38个全国冠军。在历届省运会中的金牌总数和团体总分多次位列全省第一,使焦作的水上项目成为我省征战全国水上赛事的一张王牌。

“来到湖北外训已经一个多月了,每天在这么大运动量的情况下,我们的队员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没有一个请假,都保持全勤,遇到这样的队员是我们教练员的幸运,未来可期!”常伟对焦作水上运动的未来充满信心。


来源:焦作日报    记者:孙军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