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草长莺飞,为疫情期间顽强抗争的人们带来了活力与希望。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发现,人们开始陆续走出家门,在社区内的体育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感受春日的温暖。
在山阳区太行街道水厂家属院,有不少居民在利用健身设施运动。小区工作人员每天都用酒精对这些健身器材消毒,人们戴着口罩分散着进行体育锻炼。
据市体育局群体科的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小区的健身设施是去年老旧小区改造时新装的,安装了篮球架、乒乓球台和其他一些健身设施。
去年,市体育局在实施“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中,为我市180个行政村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了更新安装,并对中心城区公园、游园、绿地、广场、社区、改造的老旧小区等30多个场地配建安装健身器材,为南水北调公园、大沙河体育公园配建健身器材100余件,进一步完善了我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满足了群众健身需求。如今,全市基层体育健身工程已经实现全覆盖,市体育局在中心城区的公园、游园、广场全部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
新冠肺炎疫情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国人减少了一切不必要的户外活动,但要想强身健体、增强抵抗力,适当的运动又必不可少。因此,小区内的健身器材就成了市民眼中的健身打卡地。
“防控疫情是个全方位的工作,人人都在前线,体育工作应当调准角度,我们需要下个‘先手棋’。”分管群众体育工作的市体育局副局长宋国宪说。疫情防控期间,他带领群体科的工作人员深入我市各社区,摸底排查,了解情况,最终确定了30多个需要安装健身器材的老旧小区,还对将要建设足球场、篮球场的游园、绿地进行了考察。“等到今年的民生幸福工程任务下来以后,我们就可以马上实施建设了。”宋国宪说。
全民健身,场地器材先行。市体育局积极推进体育惠民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近年来,市体育局共筹措经费1500多万元,新建和完善了300多处健身场地设施,安装维护各类健身器材2000多件;形成了以三个大型全民健身中心为核心,由内到外,辐射城乡的群众健身设施格局。据统计,我市各县(市)区共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985个、乡镇体育健身工程106个、健身路径2000条;借助六纵六横主干道游园建设,在51个公园、游园安装健身器材1400余件,实现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体育健身工程、市区晨晚锻炼点城乡全覆盖。
为保障城市社区健身设施的安全性,市体育局将维修健身器材的费用列入专项资金,用于健身器材的日常维修维护。截至目前,仅我市中心城区累计拆除存在安全隐患器材70余件,每年维修、维护器材1200多件(次),保障了健身群众的安全。
破解群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是市体育局目前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市体育局充分发挥体育资源优势,把体育设施建设融入城市发展大局,与我市的重大城市建设项目对接,积极助力大沙河体育公园建设,规划设计了21个体育项目、151个健身场地;积极参与南水北调体育健身游园建设,安装了健身器材和儿童游乐设施100余件,让更多的市民共享生态福利和体育红利。
“此次疫情,更多的人会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人的免疫力才是抵抗病毒的根本所在。”宋国宪说,相信很多人会把体育锻炼的习惯保持下去,更多的人会加入健身的行列。所以,“10分钟体育健身圈”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功能。市体育局将继续加大推进“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力度,让广大市民拥有强健的身体,为疫情防控贡献体育力量。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