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绍均在练太极拳。 |
不少拳友反映,习练太极拳多年,总摆脱不了抽扯的感觉,找不到太极拳特有的那种“圆活之趣”,很是沮丧苦恼。为帮拳友们解除烦恼,本报记者采访了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市武术名师张绍均,在本期名师大讲堂为大家解疑释惑。
“抽扯,究其根源,是很多拳友不求甚解,只在动作模仿上下功夫,对太极拳理缺乏正确的理解,没有掌握核心要领。”张绍均开门见山地说,直奔主题。
接着,张绍均进行了辨病症、开“药方”。他分析到,抽扯,劲路就有断有续,而且必定有凸凹处和一个硬性的折返点。“有断有续”和“有凸凹处”,本身就不符合太极拳“无须有断续处、无须有凸凹处”的基本要求。而有硬性的折返点,也不符合太极拳要领。因为练拳,则容易在该点位形成挤压、形成劲力内耗,容易劳损;对敌,则相当于有死角,容易被对方跟进控制。怎样避免呢?张绍均认为,唯有圆转。他说,以和式太极拳为例,开宗明义:“一圆即太极”。圆,为太极拳之象,每动必以圆为宗。因此,张绍均认为,圆,是太极拳运动要领的核心。和式太极拳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要求:“象无影树上挂满无数圆环”,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互为轮轴、阴阳随转。张绍均认为,只有这样,才符合《太极拳论》所说的“立如枰准、活如车轮”。也才能“触之则旋转自如,浑身无处不得力”。他说,阴阳随转、旋转自如,不仅是享受太极拳圆活之趣的关键,也是实现太极拳化打合一的关键。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阴阳随转、旋转自如呢?张绍均从身法、意念、劲路三方面给出自己的建议。他说,身法上,要根据全身关节的特点,在整体性、协调性的基础上,既要节节贯穿、无往不达,又要互为轮轴、彼此呼应。也就是实现“统而分之、分而统之”的辩证统一。意念上,需要意念能够敏锐的照顾到周身,实现静心凝神与活泼灵动的统一,既不能散漫妄动,也不能死气沉沉。劲路上,应该遵从劲力的规律和顺序,做到稍节领、中节随、根节催,同时,能够实现劲路的畅达、圆转与完整,浑圆一气、出入分明、阴阳随转。
最后,张绍均强调,太极拳讲究一层功夫一层理,一层功夫一层技。用圆转来解决抽扯,对太极拳习练来说,只是基本要求和初级功夫。太极拳更多内在的变化、魅力和风景,离不开有经验拳师的悉心传授、不断的理论学习和亲身实践。
●名师档案:
张绍均,1967年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市优秀武术名师,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民盟焦作市公共卫生支部主委,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儿国学》太极拳网络教学栏目特邀主讲,对太极拳文化研究、养生保健有独到见解。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惑释疑。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