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体育健康
张绍均:快慢相宜练太极拳
发表时间:2019-02-12 发布者:办公室 原创 阅读量:34115

在太极拳习练的速度把握方面,有的主张慢练,所谓慢练才能真正出功夫;有的主张快慢相间,认为这样有利于平衡性和爆发力的协调发展;有的主张行拳如走路,自然而然即可,不必刻意,才更灵动畅达。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从健康养生的角度看,究竟怎样把握节奏才更科学合理呢?

  本期名师大讲堂邀请了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优秀武术名师、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张绍均,就此问题给大家作以解答。“这些观点,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传统太极拳训练体系中,不同阶段和层次的一些要求。作为太极拳习练者,特别是从健康养生角度讲,在节奏把握上,总体遵循的原则应是快慢相宜。”张绍均说。

  怎样理解和把握快慢相宜呢?张绍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剖析。

  首先,张绍均简要阐释了快和慢的不同生理基础以及所对应产生的不同生理效应。他说,包括太极拳在内,人体所有的运动都是意识支配下的肌肉收缩舒张的结果,而只有骨骼肌是能够快速应答的肌肉,平滑肌一般应答比较慢,骨骼肌两侧的肌腱筋膜等反应都比较慢。骨骼肌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相应部位的力量、血糖代谢水平、运动速度,肌腱筋膜等决定了骨骼的稳固性,平滑肌调节控制着胃肠道、血管壁等的收缩舒张功能。

  “了解运动快慢的基本生理基础,我们再来理解太极拳的快慢,就更清晰和容易了。”张绍均接着进行分析说,快慢相宜,其实就是宜快则快、宜快则慢。作为太极拳习练者,普遍遵循的原则是两个慢,即学拳初期要慢、每次开始阶段要慢。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有利于动作调节到位,保证学习拳架的准确性;二有利于身心更彻底放松和平滑肌等慢肌群的协同、气血的畅达;三有利于静态平衡性和支撑力的加强,不容易出现拉伤扭伤等运动性损伤。所谓“看慢是快”,慢练出功夫,指的就是这个。

  “那什么时候快呢?”张绍均认为,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加些快练的元素。第一是正确并熟练掌握了动作要领,第二是身体充分预热并且体能许可。他说,这种情况下快练,一是提高心跳速度,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心肺功能和体能体力;二是有利于提高动态身体平衡能力;三是有利于提高机体反应速度和反应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快慢相间。

  张绍均认为,行拳如走路,自然而然指的应该是功夫纯熟阶段,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身心感知把控自如。《太极拳论》中的“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指的是功夫达到相当程度时应有的状态,而不是练功方法。

  最后,张绍均强调,作为太极拳习练者,特别是以健身为主的人群,既要继承汲取传统太极拳经典及练法的精华,也要不断学习现代科学健身知识、理论和技能,相互结合、相互借鉴,只有这样,才能使太极拳发挥更佳的健身功能。

  ●名师档案:

  张绍均,1967年出生于太极拳发源地河南温县,和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市优秀武术名师,中国武术段位制指导员、考评员,民盟焦作市公共卫生支部主委,焦作市太极拳健康养生研究中心副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少儿国学》太极拳网络教学栏目特邀主讲,对太极拳文化研究、养生保健有独到见解。

  如果你在习练太极拳过程中有什么困惑,请添加微信号tjqzk,或将你的问题发送至电子邮箱jzrbgxb@126.com,也可编写短信发送至手机13569191591,武术名师将在《名师大讲堂》栏目为你解惑释疑。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