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巍在练太极拳。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摄
每天清晨,在熹微的朝阳里,秦巍总要在自家的院子里打一套陈式太极拳小架,他拳术纯正,手眼身法步灵活泰然,意气神韵贯通经络、外松内力、柔刚达意,尽显大师风范。周围的邻居都知道他练太极拳,却很少有人知道他是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承人,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承人陈立宪亲传弟子,市陈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会长。
秦巍出生于1956年,他自幼随父习武,学习洪拳、少林拳、心意六合拳等外家拳。17岁时,秦巍遇到了恩师陈立宪,从此他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一年,家住沁阳的姥姥不小心把胯骨摔伤了,由于年纪大,只能保守治疗,家人便邀请在沁阳远近闻名的陈立宪为姥姥捏骨,我记得陈老师来了以后,询问过病情,就帮姥姥一拽一捏,姥姥顿时疼痛感减轻了。”秦巍回忆说,后来他才知道陈立宪在陈式太极拳理论、家传正骨点穴推拿术及建筑设计三方面均有较高造诣,被人们尊称为“陈三绝”。
当时,秦巍家人有意让他跟随陈立宪学习太极拳,年轻气盛的秦巍却很不以为然,练过多年外家拳,他觉得太极拳不够威猛,不能实战。陈立宪知晓后,便邀请秦巍体验太极拳。陈立宪伸出手掌,让秦巍使出全力掰他的手指,平时一掌可以拍碎好几块砖的秦巍,此时却怎么也找不到着力点,他用尽全力也掰不动陈立宪的手掌,看到秦巍在使蛮力,陈立宪右肩猛地一抖,秦巍被甩出好几米远。此后,秦巍被陈立宪的太极拳功夫深深折服,开始跟随陈立宪潜心学习陈式太极拳。1973年,他正式拜陈立宪为师。
秦巍回忆,陈立宪在授拳时非常认真,反复用规范动作进行示范,一招一式详细讲解,手的摆放、出步的方向、脚应站的位置,上下怎样相随,内外怎样相合,气怎样运行、怎样使用,手把手地纠正。
“我记得陈老师为了给我讲解‘倒卷肱’的动作,竟一口气讲解示范了3个多小时,等老师讲解完,他的衣服都已经全部湿透了。我特别感动。”秦巍说,“老师还一再叮嘱我,习武先习德,学艺先学礼。陈式太极拳一定要用‘心’去练习。架势一定要盘好,不管大架小架都是这样,最初有形,最终无形,但每招每式都应做到准确无误。”
1977年,秦巍来到市供电公司上班,每周只休息一天,他都会趁着这一天坐公交车到沁阳陈立宪的家里,跟随老师学拳。陈立宪悉心教导,加之秦巍勤学苦练,让他对太极拳拳理及内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他先后跟随陈立宪学习了陈式太极拳小架一路、二路、三十二挒、四十八发、太极剑、太极38刀,拳技得到了飞跃提高。
1983年,陈立宪罹患重病,在此期间,他仍不忘叮嘱秦巍要把陈式太极拳小架练好,传承下去。不久,陈立宪辞世,这让秦巍悲痛不已。此后,他谨记恩师的教诲,坚持不懈地习练太极拳。为了继续深造陈式太极拳小架,秦巍又拜陈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承人陈立清大师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小架二路、太极棍、太极双锏、春秋大刀等。
经40余年的刻苦习练,秦巍深得太极拳拳理、技法之精髓,功夫纯正。
为了传承陈式太极拳小架,2017年,秦巍退休后,成立了市陈式太极拳小架研究会,并开始教授学员,目前已授学生1000余名。他多次举办太极拳讲座,并多次组织太极拳推广和宣传活动。同时,他先后在美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毛里求斯、斯里兰卡等十几个国家进行太极拳教学,为传承弘扬陈式太极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