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体育健康
“太极支点”如何撬动转型
发表时间:2016-08-09 发布者:焦作体育局 原创 阅读量:34118

太极拳是中国的世界名片,传播之广,影响之大,独一无二。

2015年5月,在“太极瑜伽相会”中印文化交流活动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的太极拳和印度的瑜伽术是两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也是东方文明的结晶,至今长盛不衰。虽然二者外在形式有所不同,但对“天”“人”“心”和谐一体的追求内在相通,都体现了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兴旺。

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我们如何担当起“文明与文化的传承和兴旺”的重任?

太极圣地,如何破解资源变资本的瓶颈,迎接机遇和挑战?

机遇:

顺应时势,如何舞龙头

太极拳是破解人类健康密码的“世界符号”。

世界上没有哪一项运动,能像太极拳这样不分国界、落地生根,健身、养生、养心乃至天人合一。

国内,太极“治未病”已渐成共识,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百姓,都对太极拳的健身、防病功能倍加推崇。国外,多个国家都在对太极拳的健康因子进行研究,有关太极拳研究的理论成果已经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杂志上。据了解,美国政府和保险机构将投入7000万美元用于太极拳的研究,德国政府投资100万欧元专门用于太极拳对抑郁症的辅助治疗,列为数据库名单的中国太极拳名家到德国教学,由德国政府支付全部费用。种种迹象表明,国外对太极拳的重视,已由过去的个人关心和爱好转向政府关注和支持;太极拳的科研也由过去个别实验室的观察体验,转向依靠政府资金支持的大型实验研究。所有这一切,其根本在于人类对于健康的需求。太极拳作为人类最优秀的健康方法而受到了广泛关注。

在产业应用方面,目前国外一些医疗机构已经在应用太极拳作为治疗或辅助治疗手段,甚至已经出现针对不同疾病的太极拳运动处方。太极拳在预防老年人摔倒、痴呆,治疗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众多中老年人疾病方面卓有成效。太极拳产业应用的第一大领域是医疗康复领域,而不是传统的体育领域。

太极拳是中国能够“走出去”的为数不多的核心文化品牌和东方世界名片。

太极文化代表着中国君子之道的最高境界,集中华数千年文明大成,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亿人习练,在国外比孔子学院更具竞争力,接受度更高。

目前,全球文化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且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越来越明显。比如,美国201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增加值高达5000亿美元,在GDP中的比重达18%~20%,日本占GDP的17%。当前,国家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我市更是把建设“太极文化城”作为城之方略,这给我们提供了难得机遇。2014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达3.1%,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迫切需要太极产业舞起龙头,带动相关产业转型提升。

挑战:

资源变资本,如何先人一步

应该说,这些年,我市在扩大太极拳影响、推动太极产业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努力,连续举办8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成功举办了“共享太极 共享健康”百万世界太极拳爱好者共同演练活动,全球60多个城市的太极拳组织积极参与,焦作地区组织了5万人集中习练,成功挑战世界吉尼斯纪录。电影《龙之诞生》在陈家沟拍摄,做了太极文化大学的前期筹备工作,争取到了“太极文化研究中心”的牌子。然而,面临的尴尬不容回避。

尴尬之一:与同类拳或同时推的品牌比,太极拳的发展却令人不甚满意。

河南有“两拳”:太极拳、少林拳。当少林拳连同“少林经济”为当地带来巨大的品牌效应和真金白银的GDP时,太极拳却始终无法迈过产业化的门槛,被外界称为“捧着金碗要饭吃”。

焦作主推“一山一拳”:云台山、太极拳。如今,无名之山已名满天下,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可圈可点;有名之拳却形不成规模和气候。一些焦作尤其是温县籍的太极拳师近年来活跃在国内外,对于传播太极拳作了贡献,然而,这些传播多在授拳层面,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走出去”发挥影响力还待时日。


尴尬之二:太极是王道但不是霸道,你发不发展,都阻挡不了别人发展。与外地发展太极拳的势头和成效比,作为太极拳的真正发源地,我们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湖北省武当山推广太极拳文化风头很盛,曾多次组团访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港澳地区,自称“天下太极出武当”。河北省邯郸市着力以“成语之都、太极圣地”之名向国内外宣传,杨式太极拳正日益普及。两地发展太极拳,无论是影响力还是产业,都快我们一步。

举个例子。今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同意在我市建设“国家武术研究院太极文化研究中心,而武当只拿到了“武当山武术”的牌子,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莫大的信任、肯定,也给我们带来非常好的发展机遇。然而,从签订备忘录至今已过去3个月,武当已与武汉体育学院达成协议,挂牌成立武汉体育学院武当山武术分院,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市的这项工作还未见实质性进展。

建议:

品牌变王牌,瓶颈问题亟须解决

守着文化大资源,却难成就大产业。症结何在?如何“破题”?综合分析思考,有几个瓶颈问题亟须解决。

一是设立日常办公机构。建好阵地,保证相关工作综合协调有力,对上、对下、对外沟通交流有良好渠道。

二是成立太极文化集团公司。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发展要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需发挥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太极文化城”规划的所有项目,都需要通过产业化运作落地,因此成立太极文化产业发展集团尤为重要。

三是编制“十三五”太极拳专项发展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全市“一盘棋”推进。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本市区域内的同质化竞争,真正做好差异化发展和优势互补。

四是筹建太极文化大学。建立太极文化大学已写入我市“十三五”规划,如此才能有效整合太极文化资源,建立现代人才培养体系,扶持和培育太极文化产业集群。目前,国内多个省市为了争夺太极文化产业资源,也都选择从太极文化教育入手,已经造成我省太极拳教育研究人才的流失。我们必须谋定急动,掌握主动。

五是筹建国家武术研究院太极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人才高地,将太极文化推向纵深。

六是筹备“云台山太极发展论坛”。“云台山太极发展论坛”是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梦奎和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李慎明提议发起的,目的就是整合焦作“太极拳”和“云台山”两大名牌,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论坛。论坛拟定于今年后半年举行,相关工作需尽快推进。

“太极拳”是我们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怎么使其由品牌变成发展王牌,变成富民强市的金矿,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倾力打造。

太极“破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等不得、慢不得、误不得。唯有科学审慎地做好顶层设计,时不我待地把各项具体工作落实再落实、推进再推进,以太极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文化产业转型提升,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