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体育健康
王一鸣:扛起太极传承的大旗
发表时间:2016-08-09 发布者:焦作体育局 原创 阅读量:34112
图为王一鸣。
本报记者 杜 笠 摄
 

        出生在太极世家,祖孙三代同出一门,如此机缘,实属一段武林佳话。在市太极体育中心陈正雷太极拳推广中心,记者如约见到了正在教拳的王一鸣,听他畅谈习武之路。

“爷爷说,有的人生下来就注定要走哪条路,我就是注定要练太极拳的。”王一鸣说,他虽然只有27岁,却已经有20多年的习武经历。

1989年出生于我市太极世家的王一鸣,自幼喜爱武术,受家庭习武氛围熏陶,6岁便可以自己打出一套拳法。见到王一鸣有如此悟性,爷爷王甫敬及父亲王来卿开始正式教王一鸣习练陈式太极拳。

“在我的生命里,太极拳和我的血液一样,缺一不可。”王一鸣说,1996年,其父母在市东方红广场教太极拳,他经常跟着学,他慢慢也成了广场上著名的“小老师”,在父母忙不过来的时候,王一鸣就帮着教学员。

在父亲的细心培养下,王一鸣全面习练了陈式太极拳各种套路、器械,对陈式太极拳传统长器械尤为擅长。回想当年练拳的情形,虽然辛苦,但王一鸣却乐在其中。凭借长期勤学苦练,王一鸣在太极拳界脱颖而出。

2000年,王一鸣参加了焦作市青少年武术锦标赛,夺得了陈式太极拳套路第一名,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先后获得2002年至2007年焦作市太极拳锦标赛陈式太极拳第一名,2009年、2011年获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男子陈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第一名、男子陈式太极拳传统长器械一等奖。

王一鸣说,能在比赛中拿到金牌,和家人的帮助分不开,他家祖孙三代每年都要聚在一起开一场“太极Party”,少则几天,多则一周。家人聚在一起品茶论拳,挨个上场秀拳术,其他人就是“大众评审”。

练拳过程中,王一鸣得到多位太极拳名家的指点,2011年,他拜中国当代武术十大名师陈式太极拳大师陈正雷为师,成为陈式太极拳第十二代正宗传人。“难得的是我爷爷、爸爸和我都是拜在陈正雷大师门下,我们三代同出一师的例子并不多见。”王一鸣表示,在老师的教导下,他终于感受到了太极的真谛,逐渐在陈家沟新生代拳师中崭露头角。时至今日,王一鸣对陈式、杨氏太极拳的套路、器械、推手等已颇有建树。

出色的拳技,让王一鸣身上有了更多的光环。他现为国家一级教练员、国家一级拳师、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河南省一级裁判员、焦作市百名拳师、南阳理工学院特聘讲师、焦作市陈正雷太极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焦作市陈式太极拳协会常务理事,其被列入《陈式太极拳志》《太极拳人物志》等书。

2010年,王一鸣又多了一个新的身份——河南理工大学太极拳学院教师。起初有不少学生对他并不服气,更有外地学生认为太极拳只是老年健身操,但和王一鸣比试下来,就心服口服了。在教学中,王一鸣用现代的教学方法,教学生们科学地习练太极拳,并结合人体工程学以及运动训练学中的理论,传播太极拳。“以往太极拳传授方式主要是师徒制,现在太极拳教学走进了大学课堂,有了更科学系统的教学方式,让太极拳在传授方式上更加多样化,相信一定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太极拳人才。”王一鸣说。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