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体育健康
省运惠民工程 惠及千家万户
发表时间:2016-08-08 发布者:焦作体育局 原创 阅读量:34463
市民在市月季公园健身站点健身。
本报记者 孙 军 摄
时值严冬,市体育中心游泳馆每天都吸引许多市民前来健身。 本报记者 孙 军 摄


“从家里出来不到10分钟,就能找到健身站点,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过来锻炼。”1月9日下午,在市月季公园北门健身站点,记者见到了前来此处健身的老大爷李复忠。今年73岁的李大爷由于长年锻炼的原因,整个人显得非常有精神。他告诉记者,他住在公园附近的社区,每天都来这里利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前一段时间该站点新增了一批健身设备,来此锻炼身体的市民也就越来越多了。

“市区健身站点增多了,和以前相比,出来锻炼真是方便不少。”这是记者近日在市区多个健身站点采访中,不少市民给出的普遍看法。“去年我们在主要公园、广场新增和开辟了100个健身场所,为有不同健身需求的群众提供不同种类的健身场地,这大大方便了城区居民的健身需求。”市体育局负责群体工作的副局长宋国宪告诉记者,市民健身之所以感觉比以前方便了,这还缘于市体育局借承办省十二运会之际,积极建设“10分钟体育健身圈”工程建设计划。

作为省运会主赛区城市,我市借助省十二运会的契机,投资14亿元,建成了市太极体育中心,同时还新建和改建了修武、武陟、沁阳、温县、博爱以及城区共11个体育场馆,并在我市六纵六横主干道36个街头游园和人民公园、雕塑公园、月季公园、缝山公园等8个市区公园规划安装健身器材1000余件;在温县、武陟、修武、解放、山阳等县(市)区建设乡镇体育健身工程54处;在沁阳、博爱、温县等省运场馆周围规划建设健身路径12条;指导帮助建设社区体育健身园3个,安装了健身器材,修建了门球场,为有不同健身需求的群众提供不同种类的健身场地。

“这场体育盛会把我市推向了体育运动的前沿,市太极体育中心等大型综合性运动场馆建成了,公园、社区等处的休闲运动设施也改善了,它带来的影响蔓延在我市的每一个角落,使体育回归本质,引爆全民健身热潮。”对于我市承办省十二运会带来的影响,市体育局局长郭颂福如此说。

在解放区焦西街道电建社区西家属区,记者看到该社区新增了两块门球场地、一块篮球场地以及一些健身器材。一位张姓的大娘正在太空漫步机上锻炼。她对记者说:“出门就有健身站点,每个站点还都有体育指导员,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向他们请教。”体育指导员义务教大家如何使用健身器材,这也让加入到这里来锻炼的市民越来越多。

1月11日上午,记者来到市人民公园的健身站点,看到在各种健身器械上,人们做着各种运动,蹬车、扭腰、漫步、仰卧起坐……此情此景,即使在寒冬腊月,也让人感到一种火热。“以前没有这些公共体育健身器械的时候,我专门买了家用器械在室内锻炼,而现在,我更乐意和朋友来这里锻炼。”家住市委北苑的市民王先生说。

“打造‘10分钟健身圈’,提升城市居民健身条件,让市民充分地体验到健身的乐趣,这是为广大市民的健康着想。”市体育局群体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市区人口增多,尤其是老龄人口逐步增多,为市民提供一套完善的健身设施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体育健身工程投入,努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实施各类体育惠民工程,全市体育部门不遗余力地打造“10分钟健身圈”,建设遍布城乡的群众体育健身场所和社区健身辅导站。目前,已建成县(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9个,城市街道室内外健身设施734个,农村乡镇体育健身中心97个,行政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达1958个,公共体育场馆58个,学校体育设施1922个。全市上下全民健身活动的氛围愈加浓厚,体育建设工程已成为城乡共建和谐的一道亮丽风景。 “今年,我市体育工作的头等大事是以创建河南省全民健身示范市为核心,积极打造民生体育。”郭颂福说,对此,市体育部门将再次向市政府提出长远建设“10分钟健身圈工程”规划,将“10分钟健身圈”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形成全民健身特色。(记者 孙 军)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

豫公网安备 4108110200007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