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昨日上午,全市体育工作暨党建工作会议召开,回顾总结2020年全市体育工作,安排部署2021年工作任务,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体育强市、健康焦作建设取得新发展。
过去的一年,焦作体育收获满满,全市体育事业发展稳中有进、向上向好。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焦作新征程开启之年,做好今年的体育工作,意义非常重大。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河南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市两会和全省体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体育工作,积极发挥竞技出彩、健身健康、产业发展、文明建设等综合功能,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和健康焦作建设,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红色引擎” 引领发展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全球体育赛事、室内场馆活动被迫按下“暂停键”。焦作体育危中寻机,砥砺前行,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顾大局、当先锋,以“科学健身、居家抗疫”为主线,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居家抗疫,十万余个家庭参与,书写了健身抗疫的体育担当。广大党员干部锤炼了政治本领,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为致力打造“精致城市、品质焦作”,争当河南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的主力军贡献了体育力量。
2021年,市体育局将继续坚持党建统领,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建设体育强市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党员干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破解体育改革发展难题,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
坚持党建工作与体育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促进党建工作和体育工作深度融合、同向发力,实现过程和效果有机统一。认真组织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采取不同形式开展纪念和表彰活动,讴歌建党100年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体育强市和健康焦作建设实践。创新打造体育系统党建特色,以创建“五星支部”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争做机关部门党建典型示范。
坚持从严治党强化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快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机制,深化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大力纠治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体育各项工作的质量和效能。
体教融合 剑指奥运
少年强,则中国强。竞技体育是体育强市的根脉,也是城市的名片。全市体育工作暨党建工作会议提出,今年,焦作竞技体育将站位全国、着眼长远,以奥运、亚运、全运一体化为目标,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抓好“选、练、送”各环节具体工作,培养更多能在国家级、世界级比赛中摘金夺银的“陈中式”优秀运动员。
去年,全市体育系统坚定不移地贯彻实施奥运争光战略,紧盯“奥运造星、全运有金、省运有位”的目标,优化项目布局,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青少年竞技体育水平,焦作健儿获得全国比赛冠军14个、省级比赛冠军96个,李月汝、张玲阁、张茹、娄佳慧、吴强等入选国家备战东京奥运会队伍。
去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全面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党中央着眼青少年健康这一战略问题作出的重大改革部署,为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革新了理念、指明了方向。
今年,我市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将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共同制订体教融合具体方案,积极开展体育特色学校运动队建设,打造“一校一品”,建立从小学、初中、高中的“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新体系。在学校体育中,推动体育系统资源、引导调动社会资源向各类学校开放,支持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形成一体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新格局。同时,统筹推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阵地建设。加强各级体校建设,以创建国家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抓手,以备战工作为主线,以输送工作为中心,探索体校发展模式,发挥体校在青训体系建设、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备战河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极为关键的一年。目前,我市各级训练单位已经完成了省十四运会组队任务,下一步,我市各级训练单位将全面强化备战实效,优化项目布局,提升训练水平,强化教练员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练员业务水平,力争实现“奥运造星、全运有金、省运有位”的目标。
体育惠民 健康焦作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随着我市“10分钟体育健身圈”的全面建成,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过去一年,市体育局开展了200多项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群众体育活动,大力建设以“10分钟体育健身圈”为主的“健康焦作”体育惠民工程,特别是围绕大沙河体育公园、天河公园、苏蔺体育公园,建设了丰富的体育场地设施,全市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达2.15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列,彰显了我市群众体育的雄厚基础和辉煌成就。
今年的全市体育工作会议对全民健身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为抓手,紧扣重点任务不放松,鼓足干劲,创新工作手段,抓好软硬指标,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办好体育惠民实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社会力量办体育。市体育局将继续给予协会、俱乐部政策、资金支持,扩大赛事活动资源供给主体,推进“政府、市场、社会”三轮驱动,引导社会力量安全办赛、规范办赛、欢乐办赛。
提升“10分钟健身圈”质量。今年,我市将编制全市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更新城乡体育设施,继续推进市、县“两场三馆”和社会足球场地建设,加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维修改造和提档升级,提升城市社区“10分钟健身圈”质量,丰富完善大沙河体育公园、天河公园全民健身功能,改善群众健身条件,满足群众健身需求,促进群众身心健康。
培育打造品牌赛事。去年,市体育局广泛开展跨区域合作,创新与郑州市体育局联办郑焦黄河自行车公开赛初审入围全市改革创新奖。今年,我市将进一步打造郑焦沿黄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同时,推行“一县一品”,即推动武陟郑焦沿黄国际自行车公开赛、博爱县农民篮球赛、温县太极拳邀请赛、修武县中国云台山九九国际登山挑战赛、孟州市乡村振兴马拉松赛等特色体育赛事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力争每个县(市)区都能够举办独具本地特色的赛事活动,形成品牌,让市民近距离欣赏到高水平、多类型的体育赛事,激发市民观众的健身兴趣。
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发挥焦作资源优势,市体育局将举办中国焦作大沙河户外挑战赛,重点打造焦作篮球文化节,举办焦作明星队与CBA球队的对抗赛等高水平赛事。
此外,结合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市体育局还将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线上形式,组织开展健身展示、交流、比赛、培训、健身指导以及体育志愿服务,培养大家居家健身的习惯,增强通过健身抵抗疫情的意识,形成崇尚健身、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市掀起居家健身的新热潮。
精心筹办 “一赛一节”
全市体育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是“一赛一节”的举办年,筹备好第十一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各项工作是当前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市体育战线要全员参与、全力以赴,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力争把本届交流大赛办出特色、办出精彩。
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交流大赛是我市打造世界级太极拳品牌的重要载体,在扩大焦作知名度,促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目前,大赛已成功举办十届,今年将举办第十一届。全市体育工作会议要求,要在往届成功办赛的基础上,借鉴外地市承办大型活动的经验,创新办赛模式,使大赛更具新意和吸引力。同时,要积极申办2021年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力争这项全国水平最高的竞技太极拳赛事落户焦作。
去年,市体育局以打造世界太极城为目标,全方位推广普及太极拳,成功举办了面向省委党校及“三院三基地”的太极拳示范提升培训班,太极拳面向全省推广实现了重大突破。今年,市体育局将持续深入开展太极拳推广普及活动,加强太极拳拳师人才库建设,深化太极拳“六进”活动,推动太极拳在省直机关的推广普及。大力开展太极拳赛事活动,举办太极拳网络大赛。积极探索太极拳产业发展路径,支持太极拳产业开发,推动太极拳与其他产业融合开发。
去年12月17日,太极拳申遗成功。为发挥太极拳申遗成功品牌效益,扩大太极拳发源地对外影响,今年,市体育局将继续积极组织庆祝太极拳申遗成功系列活动,发挥太极拳文化研究中心的作用和中国老年人体协太极拳专委会的作用,提升焦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巩固焦作太极拳根的地位。
蓝图绘就 未来可期
谋划好“十四五”全市体育工作,关系体育强市、体育强省、体育强国建设的全局。
从去年开始,市体育局就着手“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在系统总结“十三五”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把握全市体育发展阶段性特征,明确指导思想、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大举措等,围绕高效率、高水平、高质量,多措并举,精准体现焦作体育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坐标和方位,为体育事业长远发展提供科学蓝图指导。
高效率补齐体育事业发展短板。优化竞技项目布局,开设小轮车、滑板、滑轮等训练项目,补齐竞技体育项目短板。加快竞技体育基地建设,启动篮校改建项目,完成水校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添置射击项目训练设备,补齐训练单位基础设施短板。挖掘体育产业资源,做好体育与教育、文化、旅游、康养、传媒等融合发展的文章,补齐体育产业短板。
高水平打造焦作体育品牌。深入挖掘我市项目优势、特色资源,努力打造具有我市地域文化特点的体育品牌,重点打造焦作篮球文化节、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焦作市大沙河半程马拉松赛、焦作市“丰收节”农民太极拳展示活动等全民健身品牌。
高质量利用社会资源办体育。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培育社会资本、社会力量进入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场馆运营、体育赛事运作、体育用品制造等领域,加大力度培育和引进2家至3家市场运营、金融、互联网、宣传等企业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体育是重要的社会事业,也是前景十分广阔的朝阳产业。近年来,体育持续助推城市发展,“体育+”多领域融合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60亿元,全市体育企业达400余家。
全市体育工作暨党建工作会议提出,2021年要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对接社会资本,深入探索体育场馆社会化运营模式,在保障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拓展保健、文化、旅游、餐饮、休闲娱乐、体育用品销售等服务领域,提升复合经营能力,盘活场馆这块最大的体育固定资产。
(来源:焦作日报 记者:孙军)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