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焦融合,体育先行。
12月12日上午,“中国体育彩票”2020郑焦黄河自行车公开赛在郑州、焦作沿黄生态廊道鸣枪开赛,一场车轮上的极速盛宴在此展开。
来自郑州、焦作等地的500多名骑友在黄河母亲的臂弯里,尽情绽放青春,用车轮丈量梦想,用速度演绎精彩,通过自行车运动传递健康生活的理念,完成一场酣畅淋漓的高水平竞技。
本次比赛是郑焦体育史一次具有标志意义的有益尝试,对促进郑焦两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宣传郑焦两地城市形象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赛事由河南省自行车现代五项运动管理中心、河南省自行车运动协会指导,郑州市体育局、焦作市体育局、荥阳市政府、武陟县政府主办。比赛起点设在郑州荥阳,终点设在焦作武陟,参赛者从黄河中下游分界碑出发,途径天伦大道、沿黄快速通道、焦郑黄河大桥、黄河大堤、木栾大道,最终到达武陟县城市展览馆。全程约68.8公里。
来自武陟县48岁的王红霞是一名资深骑友,每周六、周日都会和伙伴们一起骑车登山。当天一大早,她就和小伙伴们赶到了荥阳的比赛现场,“ 这是个大众运动,买个自行车就行了。喜欢这个运动4、5年了,一起骑车的都是我这个年龄的。一般都骑一天,100多公里。”王红霞对记者说。
74岁的老人郭玉谦是郑州市老年人自行车旅游者协会的一名骑友,据他介绍,该协会成立迄今已28个年头,目前有数千会员,这些会员们绝大多数是退休老人,最大80多岁。老人说:“我骑行数十年了,祖国天南海北许多地方都骑去过,骑行这么多年的路程可以绕地球好几圈了。”
现场,鸣笛声一响,骑行队伍如离弦之箭,在风光迤逦的赛道上驰骋竞逐。警车、裁判员专用车和补给等车辆一路为骑行队伍保驾护航。
为切实保证比赛顺利举行,荥阳市和武陟县两地交警大队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科学调度,提前做好赛道路线管制点位和外围分流点的准备工作。对比赛起点、终点以及赛区周边道路滞留车辆和人员进行提前疏散,并在赛道沿线上的每一个路口、车辆进出口都安排足够警力,确保安全。
比赛期间,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队伍,成为赛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活跃在起点、各路口、补给站、终点站等地,服务比赛和维护当地秩序。他们的热情服务,为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持。
经过激烈角逐,来自我市解放区体育局代表队的张建国和张文杰父子俩分别以1小时52分22秒和1小时52分20秒的成绩,夺得男子大师组和男子精英组的冠军。女子公开组冠军则被来自郑州飞耐仕启明星联合车队的张俊英夺得。
父子双双夺冠在历届自行车比赛中都是极为罕见的,“实在没想到,我们能一起夺冠,尤其是在这场家门口的比赛上,更有意义。”赛后,张建国和儿子张文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学地说。据悉,今年21岁的张文杰骑行已有6年,常年在全国各地参加各类自行车比赛,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专业骑手。
赛后,河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赵峻表示,“通过这次体育赛事,将促进郑焦两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也将进一步提升该项赛事的竞技水平和规模品质,将郑焦黄河自行车公开赛打造成我省又一项叫响全国的自行车品牌赛事”。
据悉,今年7月,郑州市体育局、焦作市体育局正式签署了《推动郑焦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标志着两市体育事业步入全方位、宽领域、深层次的融合发展阶段。两地体育部门联手举办此次自行车公开赛,就是体育融合发展的首次尝试。
此次郑焦自行车公开赛不仅成为车迷、骑行爱好者的盛会,更是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弘扬黄河文化,保护、传承黄河精神,以黄河文化为背景,深入挖掘开发黄河流域体育+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这次体育赛事,将促进郑焦两地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大力推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焦作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刘晓军表示,今后,郑焦体育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合作,为加快两地体育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共同服务郑州大都市区建设,为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贡献体育力量。
记者:孙军
图片:刘金元 摄
© 2016-2023 焦作市体育局
单位地址:焦作市丰收东路168号
办公室电话:0391-3933192 邮编: 454003
电子信箱: jztyj@163.com
豫ICP备09036211号网站标识码:4108000011